当前位置:公文集锦 > 常用范文 >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

  百姓日常接触最多的就是基层干部,他们是百姓眼中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深受百姓信赖。少数基层干部缺少法纪意识、追求物质享受,把手中的“小权利”用成了“大权力”,直接操纵政府决策,剥夺群众的合法权益,那么政府将失去公信力,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一】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播出,昨晚播出第一集《人心向背》,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多位落马“大老虎”现身镜头前忏悔反思。

  落马官员庭审画面,对违规违法事件的忏悔和反思,反腐专题片披露的内容在观众中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反腐举措获外国官员称赞

  据中纪委官方消息称,《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内容包括“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同时提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在已经播出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专题片提到,中国的反腐力度在国际社会上也产生强烈反响。外国媒体报道中,时常引用“苍蝇老虎一起打”等比喻,借以形容中国反腐的力度。

  记者注意到,在专题片中,美国财政部原部长亨利·鲍尔森提到,“我很赞赏主席的举措。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隐患,所以反腐至关重要。我认为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此外,俄罗斯副德米特里·罗戈津也表示,“你们对腐败分子处理很严厉。但经常这些反腐的方法又能得到人们的好感,其中也包括我。”

  党员干部学习反腐警示专题片

  5天前,中纪委官方发布了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预告片,全片时长近1分钟,各地党政机关纷纷要求党员干部收看学习。

  昨晚,在专题片正式播出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河南省开封市纪委康青选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时表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一定要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同样怀着激动心情收看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中央党校党建部叶子鹏看完专题片就感觉特别震撼。他对《中国纪检监察报》的记者表示,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

  “从片中能鲜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叶子鹏说道。

  中纪委反腐警示举措良多

  中纪委官方介绍称,《永远在路上》专题片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

  同时,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纪委首次制作反腐专题片。记者查阅以往的反腐题材专题片发现,此前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也曾联合制作过反腐题材专题片。

  20__年12月15日四集电视专题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正风肃纪纪实》播出,该片以大量详实的第一手材料,展现了中央坚决整肃“四风”,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展现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严格监督执纪的坚决行动,展现了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两年来党风政风改进、社风民风转变的重大成果。

  网站常设举报专栏、微信直接提供线索、纪录片讲座频繁开展,多年来中纪委多项利器直击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同时,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二】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将于10月17日到25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每晚8时播出,昨晚播出了第一集《人心向背》。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展示了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成果,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作为以后的高频关键词,反腐败之于全党全社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接连曝光出的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堕落的人和问题,在社会上造成强烈影响,也显示出我们党在事关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面前绝不含糊,中央反腐决心和意志空前彰显。腐败的毒瘤不除,发展就无法全方位步入正轨,在这个意义上,反腐败斗争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未来。

  《永远在路上》采访了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由这些当事人亲自现身说法,还原心路历程,表达深切的忏悔,这在反腐败宣传工作中是一次积极的尝试。让腐败分子作为活生生的人出现在屏幕上,讲述其被腐蚀和堕落的真实故事,本身就是生动的反腐败教育,值得全党深入学习,引以为戒,敲响腐败的警钟。

  公开的反腐通报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因此,社会对腐败的认识往往隔着一层纸,对“大老虎”和“苍蝇”之类的概念其实比较抽象,认识中也是想象的成分居多。即使是一些身处其位的党员干部,也并非都有机会详细了解腐败分子的堕落过程和详情。腐败究竟是怎样发生的,离普通党员到底有多远,这些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问题,都可以在专题片中找到线索,甚至获得灵魂深处的震撼。

  落马后首度出镜的多名高官,在片中回顾了个人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的人曾经兢兢业业追求理想,但最终走向了堕落。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可以看到理想信念如何走向危亡之渐,或许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找到个人境遇乃至思想上的相似的危险之处。这就是生动的警示,这种让人浑身颤抖的警示是最好的学习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落马高官们不约而同谈到了外界的物质诱惑,以及家人、子女在其中充当的特殊角色,也提到了很多颇有市场的思想观念。人情世故也好,人生不同阶段的困惑也罢,这些乍看起来不起眼的诱因,很多党员干部都会遇到,甚至不可避免,但绝不是腐败堕落的理由,本质上都是个人理想信念的动摇,为个人打算的贪欲占了上风。

  把这些细节展示出来,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腐败并不只是通报里言简意赅的陈述,而是真真切切存在于周围的隐患,更是每个党员干部都要保持极高敏感度的心理防线。在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每个细节,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拒腐防腐的状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坚持不忘初心,和全党同志一起,让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三】

  在将会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于2017年10月17日晚间在央视综合频道正式开播。

  专题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剑出鞘》,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蝇惩贪》,第七集《天网追逃》,第八集《标本兼治》。

  引人关注的是,在央视10月17日晚播出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和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等三名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同时“亮相”,现身说法。在视频镜头中,他们对自身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自我剖析和忏悔。

  在《人心向背》视频镜头中,白恩培说,“我1985年就是延安地委书记。副部级以上都二十多年了,正部级岗位上也十多年,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慢慢随着职务的提升,再加上环境的影响,考虑自己的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2005年以后,自己也60岁了,又生了一场大病,这个时候思想就抛锚了,就追求物质的金钱的。他们就住豪华的房子,坐豪华的车,个人还买的私人飞机。(我)也追求像他们一样的生活,这思想就变了。”

  “我自己一年也有十来万块钱,我爱人她是央企的领导,一年收入也有几十万,完全够了。但是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我悔恨,共产党多年培养的省委书记,怎么变成这样子,我给党组织带来的损失太大了。”白恩培说。

  白恩培(1946.9)是陕西清涧人,曾任青海省省长、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十二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2014年8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宣布“白恩培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2015年1月13日,中央纪委公布了对白恩培的立案审查结果:“经查,白恩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白恩培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违法,并涉嫌犯罪。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相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白恩培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017年2月26日,最高检发布消息称,“白恩培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定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侦查终结后,移送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近日,安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向安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随后,2017年6月16日,河南省安阳市中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经审理查明:2000年至2013年,被告人白恩培先后利用担任青海省委书记、云南省委书记、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在房地产开发、获取矿权、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直接或者通过其妻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2.46764511亿元。白恩培还有巨额财产明显超过合法收入,不能说明来源。

  2017年10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中院公开宣判白恩培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对被告人白恩培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2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白恩培受贿所得财物和来源不明财产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四】

  近日,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该片着重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10月17日晚,反腐专题纪录片第一集《人心向背》播出,在广大群众干部中反响强烈,且多数党员干部感触良深。

  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典型人物案例无不印证着说的那句话:你要发财就不要当官。今日,有不少党员干部及群众就昨晚的纪录片发出感叹,一名普通老百姓也感叹道:“我昨天也看了这个电视剧,这个剧做的好啊!这样的纪录片就应该多播放,让群众们都来监督,基层干部是不是清正廉洁、为民办事,咱老百姓心中自有评价。”有位基层党员干部说:“周本顺从基层一步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违纪违法,对中央严抓‘八项规定’视若无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就不能放松,廉洁才是立身之本,才是最大的平安!”

  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用“人心向背”四个字铿锵有力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强调,全党同志在思想上一定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就是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人心向背的账。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什么是比腐败更为严重的损失和隐患;对于每个人来讲,理想和信念的坚守,时刻都不能放松;而对于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更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反腐败必须保持高压态势,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基层干部们更应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因为人心向背,反腐,永远在路上!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五】

  《永远在路上》这部电教片从第一集《人心向背第八集《标本兼治》,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构成。

  专题片既透过列举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人心向背》的播出,向观众展示出的是的党中央壮士断腕反腐败的一面,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一面;是党性蜕变,深陷腐败旋涡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贪腐官员自甘堕落的一面;更是一部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的反腐教材。电教片中披露的细节,向观众更向官员们展示了这些高官是如何从痛恨贪官,到最后变成贪官并身陷囹圄的过程。这种十分规的教育方式,将让很多“边缘人”身临其境般地看清罪与罚的边界,帮忙更多官员完成不敢腐、不想腐的自我教育。同时也是在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着一种信号,那就是政府工作公开化,在以往,审判这些贪官的过程和细节,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由此能够看出,我们的政府工作的进步,也是越来越公开化了,无时无刻在理解着广大民众的监督。十八大以来,一批腐败分子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宣示着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捍卫党纪、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古人云:“恶莫大过贪,祸莫大过不知足。”人一旦有了贪欲,就会失去自控力,会无所顾忌、胆大妄为,道德和法律对他思想行为的制约也会显得软弱无力。作为党员干部,如果贪念附身,人生的轨迹就会扭曲,思想就会蜕变,最终腐败堕落。

  专题片中的“老虎”能够说是地位显赫,待遇优渥,并不缺少什么,为什么还有极少数的高级领导干部因腐败贪污,走向身陷囹圄、悔恨终身的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wWw.AllW.cN 转载请注明

  一是道德标准降低,脱离人民群众。他们由于长期身居高位,放松了思想政治的学习,对自身的要求不在严格,长期的脱离基层,远离人民群众,工作开始变得虚浮于事,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抛之脑后,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侥幸心理严重,忽视了“法纪是条高压线,谁摸谁触电”这一准则,自我陶醉于手中的权力和所能摄取的非法利益。

  二是缺乏服务意识,党性修养不强。长期身居要职,接触不同层次的社会人群,心理发生了变化,工作主动性降低,服务意识淡化,丧失了党性,忘记了党纪国法,盲目攀比,贪图享受,甚至为了到达谋求个人利益的目的,不惜违反干部任免原则和组织制度,严重影响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用心性、创造性,也损害了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三是价值观产生扭曲,拜金思想滋生。由于长期对社会公共资源的调配,手中掌握的有形无形资源不断累积增多,心里发生变化,产生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真理,权力观、政绩观、金钱观也发生了改变,崇拜权力、迷信金钱、片面的追求政绩,辜负了党和国家的多年培养,辜负了人民的信任。

  四是制度不够健全,监督问责缺失。我们党和政府对权力运行的监督体制还有待完善,监管的力度不够,尤其是对我们党高级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使得极少数的政治信仰不坚定、党性修养不强的高级领导干部在缺乏监督的状况下,迷失在权力和金钱泥沼中不能自拔,不仅仅损害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也毁了自身光明远大的政治前途。

  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的用心参与发挥作用,而拥有坚定政治信仰、崇高道德品质的的领导干部更是社会发展进步,政府发挥调节市场职能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我觉得就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觉悟。平时要注重学习,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使自己在思想上与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持续高度一致,顾全大局,树立远大理想,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潜力,高效高质的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记我党的宗旨,始终把为人民服务放在首位,坚持群众的事无小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要向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从政,勤勤恳

  三是树立正确观念,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名纪检干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科学的政绩观、权力观、金钱观,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潜力,提高拒腐防变的潜力,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依法履行职责,坚决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执纪问责。要建立健全干部监督机制,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保证权力在运行中公平、公正、公开;教育和引导机关干部依法履职时,要尽可能的公开透明,同时,要加强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机关财务审批和稽查制度,并加大干部违纪问题处理力度,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

  无论是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树立正确的观念,时刻自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就如雷锋同志所说的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才能真正的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永远在路上》电教片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触动、思想上的教育、行动上的推进,我们就应回过头来认真审视自己、检讨自己、改造自己,以优良的工作作风促进局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六】

  以来,从严治党、正风反腐,力度有目共睹。党中央把管党治党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近4年来,党中央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多位因严重贪腐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首次讲述他们的忏悔和反思。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

  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八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反映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典型案例,讲述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摄制组先后赴22个省(区、市),拍摄40多个典型案例,采访7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纪检干部,采访苏荣、周本顺、李春城等10余位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讲述了一些鲜活的监督执纪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第一集《人心向背》。

  在每年的新年到来之际,中国__发表新年贺词已经成为惯例。新年贺词往往凝结了国家过去一年的大事,也可以从中预见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每一年中国领导人的新年贺词会说些什么,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七】

  近日,杨村乡组织观看了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正风肃纪,锲而不舍纠“四风”,赢得党心民心;反腐惩恶,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下面谈几点个人观看体会:

  一、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任务,永远在路上。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从思想上找根源、从行为上抓整治、从制度上堵漏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于心。坚决克服松懈思想,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切实做到敢干事、干实事、敢担当、想担当,以担当的精神为群众解难事。

  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理想信念、建立宗旨意识,形成警示教育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党内民主环境和民主氛围,进一步规范民主条件、规范会议程序、规范会议效果。建立并落实上级党员领导干部全程参加指导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纪检监察和组织等部门负责同志全程指导把关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通过加强督促指导,真正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的内容。

  三、把作风建设作为新起点,永葆党群同心同力。作风建设不能当成一阵风,要越抓越紧,要严字当头。要实事求是扎实肯干的开展工作。基层党员干部要实实在在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群众的利益维护好,把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落实好。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八】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在于它“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还在于它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内在逻辑。

  10月17日晚,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央视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视播出。在片中,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多处案件细节首度公开,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夕,播出反腐纪录片,不是偶然,第一集刚一播出便实力圈粉。与其说它映衬了当今反腐的宏大背景,毋宁说契合了民众的反腐热望。正如“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群体观看《人心向背》也会有不同的观感。可以说,《人心向背》的热播,早已超越了传播学范畴,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在于它“干货”足、看点多,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一一呈现。比如,周本顺曾烧香拜佛求心安,还为死去的宠物龟抄经文。都说一些高级官员大搞迷信,这一细节便为官员迷信提供了注脚。无独有偶,另一落马官员李春城也被指“滥用职权进行封建迷信活动”。不信马列信鬼神,是信仰的坍塌,信念的空心化,不可不警惕。

  《人心向背》之所以热播,还在于它彰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内在逻辑。一个个大老虎落马,面对摄像头忏悔不已,甚至流下眼泪,如果只是展示其丑态,而不挖掘他们落马的诱因,剖析他们沉沦的路径,不扎紧制度的篱笆,那么警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只会弱化为人们的饭口谈资而已。

  在《人心向背》中,相关部门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在讲述监督执纪故事的同时,也触及了一些本质的东西,更进行了一些制度性思考。比如,借专家之口重温历史周期律,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再比如,白恩培现身说法,一旦“理想信念丢失了,精神追求没有了,突破了做人的底线,连法律的红线也触摸了”,就会滑入深渊,身败名裂。

  关注《人心向背》,听大老虎们的“警句”,更要关注“警句”背后的教训。李春城说,“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正因为如此,才需谨慎走好每一步。周本顺称他从小就痛恨贪官,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感觉莫大悲哀。从痛恨贪官到变为贪官,这种戏剧性的角色转换,的确值得深思。白恩培则称“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要求,这又是多少贪腐官员的共同选择。

  对于广大干部来说,观看这样的专题片一定会受到触动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这部升级版反腐纪录片的意义,正在于警示在位者,要引以为戒,别蹈其覆辙。反腐永远在路上,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又怎会落马?怎会成为片子里的反面教材?

以下是与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相关的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llw.cn/txt/2390.html
组织观《永远在路上》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例文》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