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202x年以来全市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和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任务,动员全市文旅系统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等40余人。刚才,X县、X区、X市、X市、X县、X县等地区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总结了经验做法,也提出了下一步计划,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锚定发展坐标,全面总结202x年工作成效
(一)聚焦阵地建设,夯实公共文旅服务基础
202x年,全市上下紧扣公共文旅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目标,持续加大阵地建设投入力度,服务网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市级场馆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市图书馆新馆完成数字化改造升级,新增藏书15万册,建成智慧借阅点20个,全年接待读者超120万人次,图书借阅量达85万册次,较上年分别增长20%和18%;市文化馆创新打造“百姓大舞台”品牌,……略…… ,完成项非遗项目数字化记录,县“非遗图谱”项目入选省级非遗保护优秀案例。二是传承传播活动亮点纷呈。全年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场次,参与群众超过万人次。市举办“孔子文化节”非遗展,集中展示项传统技艺,吸引游客20万人次;县在莲花湖湿地建设非遗民俗展馆,通过实景展演、互动体验等方式,年接待研学团队5万人次。三是非遗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推动“非遗+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非遗工坊家,带动就业人,年产值达X亿元。X区非遗文创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其中“X剪纸”系列产品入选省级旅游商品大赛金奖,X县“X泥人”通过电商平台年销售订单达5万单。
二、把握时代方位,科学研判当前工作形势
(一)认清发展机遇,坚定奋进信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中央、省、市对文旅工作高度重视,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国家层面看,文化和旅游部出台《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从省级层面看,山东省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重点任务,加大对公共文旅服务和非遗保护的资金投入,2025年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较上年增长15%;从市级层面看,我市正全力推进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将公共文旅服务和非遗保护作为重要支撑,纳入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同时,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据统计,202x年全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2800元,同比增长8%,文旅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二)正视问题挑战,明确改进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部分县(市、区)基层文化设施覆盖率仍未达标,如县尚有10%的村(社区)未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老化、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制约服务效能;二是非遗保护传承活力有待增强。部分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老龄化、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如市“皮影戏”传承人仅人,且平均年龄超过65岁,年轻一代参与度低;三是文旅融合深度不够。公共文旅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衔接不够紧密,如部分乡村文化站仅提供基础阅读服务,未与乡村旅游线路有效结合,资源利用率不高;四是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全市文旅公共服务云平台功能尚未完全覆盖偏远地区,X县、X县等地区线上服务使用率不足30%,与智慧城市建设衔接不畅。
三、勇担使命重任,精准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
(一)强化阵地建设,构建高品质服务网络
一是实施基层服务阵地提升工程。2025年,全市计划投入资金3亿元,新建或改造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个,实现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重点推进县、区等地区的薄弱环节建设,确保6月底前完成设备更新和功能完善。二是推进市级场馆扩容升级。市图书馆要新增数字资源50TB,建成“5G+智慧图书馆”体系,实现全市通借通还;市文化馆要打造“非遗直播间”,全年开展线上展演活动50场以上,扩大服务覆盖面。三是培育新型文旅融合空间。在景区、X古镇等重点旅游区域,新建“文旅驿站”20个,整合图书借阅、非遗展示、旅游咨询等功能,打造“文旅融合服务圈”,力争年服务游客超100万人次。
(二)深化惠民服务,打造群众满意品牌
一是创新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围绕传统节日、重要节点,策划“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全年计划开展送戏下乡场、公益电影放映场、文艺培训期,确保每个行政村每月至少开展1场文化活动。重点打造县“运河文化节”、区“非遗购物节”等特色品牌,提升活动影响力。二是加强群众文艺创作引导。设立群众文艺创作扶持资金1000万元,扶持优秀作品创作,力争创作省级以上获奖作品20件以上。举办全市群众文艺展演大赛,评选“十佳群众文艺团队”和“十佳原创作品”,激发创作活力。三是提升数字文旅服务水平。完善全市文旅公共服务云平台功能,新增“非遗在线课堂”“文旅地图”等模块,实现线上服务覆盖率90%以上。在县、县等地区开展“数字文旅乡村”试点,为每个试点村配备智能终端设备,培训文化管理员名,提升基层数字化服务能力。
(三)夯实非遗保护,推动活态传承创新
一是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开展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选,力争新增省级非遗项目项、市级项,建立非遗传承人动态管理机制。实施“非遗传承人研修计划”,全年组织培训期,培养青年传承人名,解决皮影戏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