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文集锦 > 公文写作 > 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为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光调查不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光研究不调查,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空中楼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做好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并一以贯之躬行调研,为全党深入调研发现问题、重视调研面对问题、善于调研解决问题树立了典范。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时既要“身入”,更要“心到”,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才能让调查研究深耕在人民“心坎上”。

  “身入”基层察民情,厚植“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发现问题。古语有云:“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调查研究要身临其境,置身于基层一线,近距离捕捉细节,用心与群众交心,才能听到真话,摸清实情。坐在车里转,隔着玻璃看的“盆景式”调研,不仅让调研浮于表面,制定政策容易跑偏,更会助长不良风气。回望百年党史,什么时候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党和人民事业就蒸蒸日上,反之则会遭受挫折。党员干部要力戒“作秀式”“盆景式”调研,轻车简从、不搞层层陪同、不增加基层负担。主动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只有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

  “心到”群众赢民心,怀揣“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使命担当,面对问题。调查研究不是为调查而调查,而要有的放矢、发现问题。现实中,有的“脱节式”调研调而不研、回避矛盾,看不到真正问题所在。满招损,谦受益。调查研究就是要拜群众为师、拜基层为师,以“空杯”的心态,虚怀若谷的胸怀,洗耳恭听的姿态,去听最基层的声音。坚持问题导向,真调研、调真研,听真话、察实情,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下基层,多与意见大的群众聊一聊,把群众的“唠叨话”、基层的“抱怨言”、百姓的“家长里短”作为校验政策是否科学、落实是否到位的“试金石”,搞清楚问题所在、症结所在,善做俯身竖耳的“倾听者”,不做“点评说教”的“太师爷”,既迈开步子察实情,又静下心来谋对策,真正做到“把准脉、开对方”。

  “行至”实处解民忧,书写“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的时代答卷,解决问题。“真”是调查研究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衡量调查研究开展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实效,看调研成果是否解决实际问题。坚决杜绝“绣花枕头”、华而不实,净出新概念、新名词却不出对策,于解决问题无益的调研,防止调研虽出了对策,但停留在纸面上,不执行、不处理、不反馈,调查前调查后一个样的问题。大兴调查研究,全党要崇尚实干、力戒空谈、精准发力,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对经过充分研究、较为成熟的调研成果,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要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才能真正做到调查有方法、研究有成果、群众得实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连着初心与行动,串着信息与决策,系着党心与民心,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只有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才能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和全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真正做到“身入”基层、“心到”群众,“行至”实处。

以下是与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相关的文章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allw.cn/txt/48990.html
心得体会:调查研究既要见“树木”更要见“森林”》由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转载分享请保留原作者信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