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更新 > 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

在全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着眼基层治理、激发干部活力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破解基层痛点、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近年来,我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将整治形式主义作为作风建设的“突破口”,推动基层减负从“点上突破”向“面上深化”延伸。现将我市如何有效推进基层减负工作,谈几点意见。恳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靶向聚焦“病根”,在精准发力中破除形式主义“顽疾”

  (一)深查问题,找准减负“靶心”。形式主义之所以顽固,根源在于病灶难寻、病因不清。我市要摒弃“走过场式”调研,组建“基层观察员”队伍,通过蹲点走访、匿名问卷、“吐槽会”等方式,深入一线收集问题。从基层反映的情况看,“文山会海回潮”“督查考核扎堆”“台账报表泛滥”仍然是突出问题。针对这些痛点,我市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问题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时限,确保减负工作有的放矢。

  (二)分类施策,开出整治“良方”。解决形式主义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我市要实施“分级分类整治”:对重复开会、过度留痕等“显性问题”,出台“会议精简十条”“台账管理办法”,划定刚性红线;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整合功能重复的政务APP,推行“一网统管”;对督查考核泛化问题,实行“计划备案制”,合并同类项、减少交叉检查,避免基层疲于应付。

  (三)动态跟踪,防止问题“反弹”。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改成果需持续巩固提升。我市要不断完善“回头看”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重点检查整改措施是否落实、问题是否回潮。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单位,通过约谈提醒、通报批评倒逼责任落实,坚决杜绝“纸面整改”“数字减负”,确保整治成效经得起检验。

  二、靶向优化“流程”,在制度革新中疏通基层运转“堵点”

  (一)精简流程,让基层“轻装上阵”。基层负担过重,很大程度源于程序繁琐、层层加码。我市要推行“流程再造”工程:对文件印发、会议审批、事项办理等环节,实行“瘦身健体”,砍掉不必要的签字、盖章、备案流程;对基层上报材料,推行“一次提交、多方复用”,避免重复填报。比如,将多个部门的报表整合为“综合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自动抓取、共享共用,让基层干部从“填表人”回归“办事人”。

  (二)权限下沉,让基层“有权办事”。权责不对等是基层“小马拉大车”的病症所在。我市开展“赋权增效”行动,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审批、服务事项下放至街道(乡镇),赋予基层更多“话语权”和“自主权”。同时,配套建立“权责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基层职责边界,防止“属地管理”变“属地背锅”,确保基层“接得住、管得好”。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