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运用各种手段科学整合现有警力和社会资源,把管理、防范、控制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对社会治安实施全方位动态防控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我市从加强网络建设、突出技术防控、注重完善机制等方面采取了卓有成效的举措,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在一些环节、一些领域仍存在问题和不足,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控制和发现打击犯罪,是各级政法部门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一、我市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我市通过技防设施、社区防范、街面巡逻、治安辅助力量小区巡逻,以及农村义务护村、十户联防等,对单位、行业场所、“虚拟社会”实施了有效防控,形成全市多层次、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
一是依托技防措施,强化视频监控网。在社会治安管控压力逐年增大,而警力短缺的情况下,技防水平的改革提升,可以使警力资源实现内涵式倍增。为此,我市立足实际,在全市九小场所、内部重点单位、消防重点单位、特种行业的部门、行业、场所共安装各类视频监控探头104XX个。基本实现了城区公共场所、重要部位、重点单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大大压缩了不法分子的犯罪空间,为侦查破案和有效防范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二是增加基层警力,强化社区防控网。按照“两个百分之六十”的配置,派出所警力始终保持在全市公安警力的60%以上,社区民警动态保持在派出所总警力的60%以上,并实行社区民警专职化。投入资金为社区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单警装备“八件套”,推行每周“4211”工作机制。即:社区民警每周四天到社区收集(采集)信息、发送证件、走访调查、宣传防范等,2个半天在警务室接待群众、代办证照、调解纠纷和开展信息录入研判等警务工作,1天在所值班备勤,1个晚上在辖区内开展巡逻1—2次。与此同时,全力推行讲评工作制度。市公安局每月召开一次警务工作讲评会,结合当月工作内容、措施,采取讲评、介绍先进经验、以会代训等形式,促进社区民警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是加强街面巡控,有效压缩违法犯罪空间。为全市巡防民警配置了单警装备,30辆警用摩托车,6辆警车,20部对讲机,配合派出所民警、社区民警开展巡逻。做到24小时屯警街头,机动循环、听令出警,全天候处于戒备状态,严密打击、防范街头刑事违法犯罪。同时,在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实行网格化布警,采取车巡与步巡相结合、公开与便衣防控相结合等巡防方式,在网格内24小时开展动态巡逻,有效发挥了巡警机动灵活和快速反映的优势,实现了街面见警率的最大化,形成了一张有形的街面防控网,有效压缩了违法犯罪空间。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