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发展作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纵深推进的新路径、新重点、新难点,既是时代大势所趋,又是产业发展所向,更是高质量发展所需。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聚焦“融合”这一关键词,并指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些体现出“融合”与系统观念相结合的重要论述,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发展作出重要部署,为推动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XX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存在的短板和弱项
XX农文康旅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探索、培育、发展的起步阶段,与省内旅游强县相比、离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区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一)旅游资源开发不够,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发展优势。XX县旅游资源丰富、潜力极大,XX人、金沙湖、XX土林三大旅游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独具特色,但开发不够,龙头旅游产品不多。具体表现在:项目内涵挖掘不深,旅游产品单一、体验性不强。比如,XX土林仅是低层次的观光游,发展仍然依靠“门票经济”,缺乏体验式产品。硬件设施和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提供的旅游产品缺乏竞争力、吸引力。比如,XX人世界公园温泉水世界等项目低端化,加之企业经营问题,举步维艰。项目开发系统性不强,仍停留于传统开发模式,农文康旅融合发展潜力未完全释放。比如,乡村旅游仍然以零散的……略…… 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更缺少能将农业、文化、康养、旅游多领域打通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串联各景区的旅游环线还没有完全打通,特别是XX土林景区道路等级低,通行不畅;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商品购物商超档次不高。三是服务水平不高。服务理念、品质和质量等软实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全方位、高品质、全过程的服务意识还不够,专业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水平还不高。
二、XX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方向和建议
农文康旅融合发展,需要农业、文化、康养、旅游四个方面实现产业链融合、供应链融合、营销链融合、创新链融合、技术链融合、人才链融合,进而形成一个分工协作、互利共赢的新产业链模式。XX县打造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借鉴国内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先进经验,如浙江省丽水市“农水文旅康”融合发展、安吉县“竹旅文康”融合发展、福建省安溪县“茶文旅康”融合发展、江苏省盱眙县“食文旅康”融合发展、江西省婺源县“旅农文康”融合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州区“花文旅康”融合发展等。
(一)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上下功夫求突破
创新是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的灵魂,必须以新思想新理念推动新发展,构建新格局。一是把准发展方向。深入研究政策走向、资金投向、市场动向,把准未来康养和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树牢“旅游+”“康养+”理念,把农文康旅融合发展理念贯穿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二是用好专业力量。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依靠专业力量运作,在操作层面拿出具体方案、举措,才能走对路子、早见成效。三是补齐短板弱项。以前瞻理念定规划、谋项目、优服务,扬优势、补短板,不断丰富产业业态,拓展产业的包容性和延伸性,贯穿“孕婴幼少青中老”全生命周期、“春夏秋冬”全季节体验、“城景村院”全地域联动、“医养游体药食”全产业链条,形成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康养发展新态势。
(二)在产业培育发展上下功夫求突破
产业是推动发展的基础,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撑。一是制定农文康旅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地质地貌奇特、山水田园诗意、红色文化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农特产品多元的资源禀赋与特色,统筹好产业和配套布局,编制XX县农文康旅融合发展规划。二是培育绿色食品产业。以原生态、原产地、原基因健康食品为重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一批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构建“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体系,打造特色健康食品产业集群。三是培育特色文旅产业。依托“XX人”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抓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沙湖生态旅游区、傈僳族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重点打造一批文化创意品牌和文化旅游品牌。四是培育养生养老产业。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中医养生、医养结合、老年康复护理等养老机构,逐步完善机构养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将医疗、气候、生态、康复、休闲等多种元素融入养老产业,吸引更多人到XX康养旅居。五是培育运动健养产业。围绕打造“户外运动基地、冬季赛事乐园”的目标,加快发展健康运动休闲产业,精心筹办各类精品赛事,推动体育运动与康养产业深度融合。
(三)在推动农文康旅全域化上下功夫求突破
项目是推动发展的抓手,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有系列项目来保障。一是加快打造景区化城市。以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建设为抓手,推进一批城市康养休闲公园建设,建设一批能够提供多样化服务的社区康养综合体。二是加快精品景区建设。聚焦水系生态化、田园景观化,打造乡村文旅融合产品,让乡村休闲由“吃喝玩乐”转变为“品赏体验”。三是加快建设特色小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以红色文化、生态旅居、医养结合、乡村养生为主题的多业态康养小镇,发展一批集中药观光、中药保健、温泉药浴、药膳养心于一体的中医药康养基地。四是加快康养民宿建设。发挥古村落、农家院、农家乐、农家菜对康养产业的吸引力,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庭院”,形成“一村一景一韵”格局。
(四)在塑造品牌上下功夫求突破
品牌是推动发展的引擎,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有响亮的品牌来助推。一是打响“XX人”品牌。依托“XX人”资源,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挖掘“XX人”内涵,全面加强“XX人”品牌推介,提升“XX人”品牌影响力。二是打响XX康养旅游品牌。拓宽康养旅游品牌宣传渠道,加强景区宣传,提升XX康养旅游品牌知名度,持续叫响“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康养旅游品牌。三是打响XX节庆文化品牌。依托新韵律诗歌音乐会、种业博览会和体育赛事、会展活动等,做好宣传文章,实现“节事+康养旅游”融合发展,依托赛事活动提高XX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在完善服务配套上下功夫求突破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推动发展的保障,农文康旅融合发展必须健全配套设施。一是加强医疗服务配套。加强与华西等国内一流医院对接,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引导高端医疗进入养生养老服务领域。发挥中彝医“治未病”作用开发医养综合项目
预览已结束,若您需要全文或定制写作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